从战士到硕士,从同学到队友,他们砥砺深耕,坚毅前行,共同上岸中南大学,再续同学情谊。他们是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20级软卓01班的蒋梧广、刘纯龙,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上图为蒋梧广)
(上图为刘纯龙)
“我们都有一个军营梦”
2018年9月,蒋梧广和刘纯龙走进南华校门,成为同班同学,而后纷纷选择参军入伍,只因他们心中怀着火热的“军营梦”,定要身披戎衣踏上征途。“我们入伍时间不同,可想法是一致的,就是去部队磨练意志,为国家做贡献。”
入伍期间,蒋梧广和刘纯龙敢吃苦肯流汗,在艰苦作战中体现军人的钢铁本色。一边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巴丹吉林沙漠,蒋梧广刻苦训练,守望无垠沙海。他在那条戈壁滩水泥路上拼命坚持,眼睛也被沙粒“迷”得泪水直流,却不断突破着身体极限;每天早中晚独自加练,从三公里拉练的17分到满分,从挤出时间苦背理论知识以96分拿下二等奖,只为做好一名出色的大漠人,点亮戈壁之光。
一边是常年干旱少雨的甘肃酒泉,刘纯龙作为122自行榴弹炮“瞄准手”,在一次次训练中精算精进,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心算,并根据炮班长下达的命令,迅速计算并将炮管调整到新的方位,校准气泡并拉火击发。“x炮,1发,装填!预备,放!”,随着炮班长射击口令下达,一发发炮弹如同一条火龙,直冲云霄,直击目标,炎炎夏日下的刻苦训练最终收获“神炮班”的荣誉。
(左三为蒋梧广)
一入军营门,终身军人心。蒋梧广和刘纯龙在军营中磨练意志,淬炼成钢。重返校园学习,走过参军路的他们一拍即合,成为彼此最坚实的战友。
“一起报考中南大学吧”
比蒋梧广晚一年入伍的刘纯龙回校复学,进入20级软卓01班学习。“由于参加演习任务,我晚复学近一个月,还发现大部分课程已经接近尾声,而我对之前的专业课知识也忘得七七八八,”他重述着当时学业沉重的局面,“我感到压力倍增,心头仿佛被压上了一块巨石。”
此时,同班的蒋梧广站了出来,不仅邀请刘纯龙加入他的团队,完成了繁重的课程设计任务,还鼓励他勇敢地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两人愈发熟悉彼此,也培养了合作配合的默契。
在第十二届“中国软件杯”大赛中,他们两人组队,分工明确:蒋梧广负责主持整个项目以及开发,刘纯龙负责开发和部署项目。“6月到8月是项目提交的时期,我们不断修改完善项目的各方面,想让评审老师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我们的项目,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懈。”刘纯龙回忆道。就这样,他们总在软卓自习室中埋头苦干,深夜仍在撰写项目文档,累了便在折叠床上稍作休息,然后再次投入工作。
二人一起组队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
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前一蒋梧广,后三刘纯龙)
“虽然辛苦,但我们看到项目一步步顺利孵化,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还有队友纯龙的事事有回应更让我感到团队的力量。”蒋梧广说。最终,他们斩获了国赛三等奖和南部赛区二等奖。此外,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们也赢得了中部赛区的二等奖,国赛三等奖。
“欢迎你加入我的团队”
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刘纯龙作为先行者为蒋梧广提供经验和帮助。“因推免计划被打破,我便选择了考研上岸,可在9月份从零开始,一开始我心里也是没底的,”蒋梧广说,“这时,早在3月份备考的纯龙给我提供择校选择的建议,深思熟虑下,我决定同他一起报考中南大学。
备考期间,他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刘纯龙在9月份进入复习收尾的阶段,便向蒋梧广提供学习资料的选择、学习的侧重点及学习先后顺序,也在不断回顾总结中加深知识的记忆。蒋梧广则进入了阶段性学习,循序渐进。“我英语基础弱,所以每天都会花2个小时背单词,前期侧重数学、专业课的学习,总体复习遵循基础到强化再到总结的原则。”
两人有时也会当面讨论复习中的问题,更多的是按各自的节奏稳步前进,一步步靠近学术探究的梦想。“当时我基本在自习室备考,蒋梧广在图书馆备考。当我们两人同时报考中南大学,莫名就有一种并肩前行的动力。”刘纯龙笑着说。
如今的他们成功上岸中南大学,延续那份珍贵的同学情谊,共赴下一份荣光。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为梦前行。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闪光,愿南华学子,不惧风雨,循梦而行,书写独属自己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