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校友回湘”工作,3月21日,学校邀请戴军校友(1989级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重庆西美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军重返母校为师生做一场兼具前沿技术与产业实践深度的“智慧城市中供气、供水计量技术及创新”学术报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姜志胜主持报告会,教务部、教育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学工部、研工部/研究生院,首批智能计量微专业班30名学生、任课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及相关学院学生代表参加。

姜志胜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智能衡器计量产业是湖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13条产业链之一,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区域特色产业的核心方向。南华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智能计量学院建设以把握智慧城市发展新机遇。他指出,此次邀请专家校友戴军分享行业实践经验,旨在展现智能计量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度结合南华大学智能计量学院的筹建背景与使命,让智能计量赋能城市命脉。

学术报告会上,戴军校友结合自己创业经历与行业实践,解析了智能计量技术在智慧城市供气、供水管理中的革新应用。通过流体动力学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了数据的精准监测与实时传输,为城市资源分配及生态保护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他指出,智慧城市对供气、供水系统的需求已从“量”的统计转向“质”的优化,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计量控制体系,实现“实时感知—动态分析—智能决策”闭环。戴军校友强调,计量技术是工业生产的“眼睛”与“神经”,在神舟飞天、高铁测速、能源管理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均不可或缺,而智慧城市的推进更需突破传统计量边界,迈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化时代。

同时,戴军高度认可母校在计量领域的战略布局。他提到,母校历来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其核工业、医学等学科已为国家输送大批尖端人才,而智能计量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填补智能装备、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人才缺口。他以自身企业为例,表示未来将与智能计量学院在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方面深度联动,共同开发智能计量标准与行业解决方案,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在提问互动环节,戴军就产品寿命、故障处理等议题与师生交流,强调“前端实时诊断+后台大数据分析”的双轨模式是保障民生安全的核心,期望南华大学智能计量学院为行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学术报告会后,在第二办公楼教务部300会议室,戴军校友与学校科研部、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机械工程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会,进一步深入交流了在智能计量领域的科学研究、课程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共同高质量推动南华大学智能计量学院建设,更好地为智能衡器计量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戴军校友回“湘”返校,不仅是校友情谊的延续,更是产学研合作的新起点。南华大学将以智能计量学院为平台,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