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80现象”、体现南华精神

发布时间:2020-10-06点击数:

天命之年聚蒸湘,青春依旧好时光。

古今多少开心事,惟有相逢话同窗。

日影频旋勿惆怅,中华追梦更铿锵。

家国天下正能量,执手回眸再整装。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清风送爽,丹桂飘香。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80级/85届校友毕业30年后重回母校、再聚校园,一切如同梦幻之中,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魂牵梦绕与向往的母校处处让我们倍感温馨浪漫与期待。

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医学专业80级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至今他们中已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973项目”科学家多名、高等院校主要领导干部5名、省市县级医院院长近百名以及海外企业家20多名、国内上市公司和大型连锁企业主要负责人10余名,他们的不俗表现形成了南华发展史上的“医学80现象”。

作为医学专业80级这个群体的一员,回想它的成长历程,我感觉一方面有成就这个群体的特别元素,另一方面又有母校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沉淀。

一、 遇上了一个好的发展时代

医学专业80级群体生长于文化大革命动荡年代、求学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在承前启后年代。期间既有国家贫穷、封闭、落后的体验,又没有丧失求学成才的机会。1980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4个年头,学制在调整,高考制度还不完善,学生入校时年龄相差较大,既有不满15岁的小同学,又有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并且往届生和应届生保持了恰当比例,使80群体既充满活力,又具有定力。这批同学特别爱学习,在校期间就翻译了一篇关于伊甸园英文摘要,发表在原中山医学院主办的《研究生》杂志上。毕业当年就有曾益新、陈国强等几十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

医学专业80群体上大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涌入,社会处于变革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一方面港台歌曲、校园歌曲、交谊舞流行,另一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人道主义异化,“野蛮的80级”和“时尚的80级”就成了这批“熊孩子”的代名词。这段时期,国家刚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力宣传“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三连冠;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84年天安门举行庆祝建国45周年盛大阅兵式。“振兴中华”的自觉与责任意识深深根植在八十年代大学生的内心,每个大学生似乎都感觉到“80年代新一辈”的身上承担着沉甸甸的重任。

二、 遇上了一批优秀的老师。

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的医科师资绝大部分来自原湖南医科大学,当时,给80级上课的老师解剖学有韩建生教授,化学有柳学水教授、陈德愉教授,生物学有郑高飞教授、游昭阳教授,组胚学有盛昆岚教授、李秀芝教授,生化有刘宗汉教授,病理学有董来炜教授、匡希文教授、苏琦教授,生理学有谷梅英教授、彭为民教授、和被称为“巴甫洛夫”的肖忠文教授,病理生理学有杨永宗教授,微生物学有宋家兴教授、徐惠芳教授以及被称为“科赫”的谢祚准教授,寄生虫学有高隆声教授,药理有殷慕昭教授、余麟教授,卫生学有周少琴教授,内科有陈建雄、曾明新、张明亮、宋心华、丁翠芬教授,外科有刘君毅、林济国教授,妇科有彭凤坤教授等,这些老师工作很“拼”,生活很“嗨”、很“潮”,心态还挺“萌”,他们不但课上得好,而且学问也做得好,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年级辅导员龙熙喜、许玉秀、唐至颖老师,龙熙喜老师工作负责,记忆力特好,谁缺课,他在教室里瞟一眼就知道,晚上还经常巡夜查房,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80级群体聪明、勤奋、敬业、团结,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家国情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心忧天下。只有心忧天下,才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才会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团结精神。只有心忧天下,才会有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才会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的境界;才会有周敦颐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豪迈;才会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概;才会有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担当;才会有杨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霸气,才会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信念;才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才会涌现出像曾国藩、左宗堂、胡林翼、蔡锷、黄兴、魏源、彭玉麟、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胡耀邦等一批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湖南籍伟人。80级同学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家国情怀成了这个群体深深的印记。这个群体看问题、干事情的时候总能站在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度,显示出很强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如年级聚会,不管是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聚会地点一定选在衡阳,选在母校校园。在我们看来,毕业聚会不仅仅是会会同学,述述旧情,更重要的是要去重温母校人文精神,看望老师,感恩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做个榜样。又如申报院士,我听说每一个申报过院士的人,不管成功与否,无不感到心力憔悴。但我们群体中的佼佼者,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为什么?是因为院士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群体,属于母校南华。另外人们的微信群里面极少有消极信息和不满情绪,释放的大都是正能量。这些情况尽管很细微,但是见微知著,无不显示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母校坐落在湖湘文化历史名城——衡阳,原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已合并组建为南华大学。新校园气势恢宏,绿影婆娑,鸟语花香,杨柳依依,书声朗朗,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南华大学在近六十年的办学过程中,总结提炼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教师敬业、学生勤奋”在历任老师和历届校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即使是当年不满15岁的“小鲜肉”,如今都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灿烂的笑容难以完全掩饰岁月的沧桑,让人万千感慨。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期待我们广大学子步履铿锵。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责任;家、国、天下是我们的担当。既然命运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就选择和你携手并肩,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注:本文为廖端芳校友在医学专业校友80级/85届毕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