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行业向绿色低碳与智能化迈进的浪潮中,他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勇立技术前沿积极拥抱变革,更以实干家的本色扎根一线,落实创新理念攻坚技术难题。他就是我校05级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校友徐海。
校友简介
徐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我校05级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校友。现任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矿山事业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获评2024年度中铝集团先进工作者、中铝国际优秀设计总师。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深耕矿山工程设计与科研,以一项项技术创新、一次次攻坚突破,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为所在公司的发展与行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校友事迹
使命在肩,迎难而上——征服雪域极境
西藏金龙铜矿作为中铝集团重大战略项目,承载着集团资源开发的深远布局。在这里,徐海担任项目总设计师,直面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寒缺氧与广布冻土。他把极端环境视作“磨练意志、淬炼党性”的战场,带领团队多次深入西藏阿里地区改则矿山现场,反复踏勘、优化设计,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推进项目规划、预可研、初步设计等关键任务,为项目快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他的脚步并未止步于国内。在海外高海拔的秘鲁特罗莫克铜矿——一座矿石类型极为复杂的特大斑岩型铜矿,徐海挑战4900米海拔,开展为期一年的技术攻坚。面对矿石难选、开采难度大等难题,他创新提出“矿石分采方案”,优化露天采场开采计划,显著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为这座世界级特大型“铜矿巨轮”的稳健航行贡献了中国智慧。
创新为擎,匠心独运——引领技术突破
作为长沙有色院中青年同志中采矿专业学科带头人,徐海秉持“匠心致远、精益求精”的信念。他主持完成大中型设计和科研项目6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修编工作,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
他与团队创新研发“高寒高海拔露天矿高陡边坡参数三段式预测方法”;率先应用热力学温度场理论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冻融循环对露天边坡稳定性影响技术;首次实现5000米以上极地高原成套配置世界特大型采、装、运输设备的开采技术,创新了适用于高海拔空气稀薄条件下机电设备、自控设备的选型方法;开创性设计了大运量、长距离胶带原矿运输系统。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西藏巨龙铜矿,助力建成世界海拔最高、国内规模最大的露天矿山。
徐海还牵头组建长沙有色院高海拔寒区矿山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开发核心科研攻关团队,以项目为依托,开展露天矿大规模连续高效采排工艺、高海拔大规模智能化矿山等技术研究,提出大吨位架线式矿卡绿色低碳运输、露天矿高台阶开采、数智矿山等技术。据测算,新技术应用将实现矿山矿岩开采成本降低15%、碳排放减少20%、人员精简25%以上,真正实现绿色与高效并行。
在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中,他参与研发的低纬度淋滤残积型铝土矿高效绿色开采技术,将露天采矿机非爆连续开采工艺、大规模长距离平面转弯越野胶带输送、全程自动控制和视频采集的集中+分散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成功落地,为中铝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两海”战略实施树立了典范。
绿色为底,担当于行——守护矿山生态
推动矿业绿色转型是徐海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与团队研发的“矿山岩质边坡生态环境再造技术”采用高性能生态基材喷播工艺,融合加筋麦克垫、增活有机机质等材料,实现了复绿快、抗冲刷、保持周期长的修复效果,为矿山生态治理提供了全新路径。
“敢凌绝顶揽星斗”,徐海以专业书写责任,以创新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在矿山行业绿色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奋力书写着新时代建设者的精彩答卷。
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正勇立潮头,携手绘就智能、高效、绿色矿山的壮丽新篇。
从雪域高原到海外矿场,从技术攻坚到生态守护,徐海校友将“敢凌绝顶”的豪情,化作十余载深耕矿山的每一步足迹,一同向徐海校友致敬这份“勇立潮头”的初心,将照亮更多南华矿业人前行的路。